101-92!中国女篮赢日本二队,宫鲁鸣赛后一句话戳破“虚假繁荣”
西安奥体中心最后一秒,藤本爱湖的打板两分球穿过篮网,比分定格在92比101。中国女篮以9分优势击败日本,热身赛三连胜的横幅在场馆上方展开。
欢呼声中,主帅宫鲁鸣却眉头紧锁。赛后发布会的话筒前,他抛出一句扎心的评价:“说实在的,目前国内联赛的水平,就有点……不太好说。”
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。球迷们原本沉浸在“双塔碾压”的胜利叙事里韩旭18分11篮板、张子宇18分6篮板,两人在内线翻江倒海,日本球员连起跳都显得徒劳。
篮板球39比17的悬殊差距,似乎印证着“东方巨塔”的绝对统治力。然而宫鲁鸣的发言,硬生生撕开了华丽数据下的裂缝。
“投篮准不是天生的,是练出来的硬功夫!”
他毫不留情地将矛头指向WCBA联赛。日本二队全场三分球36投15中,命中率高达41.7%,而中国女篮19次外线出手仅命中5球,26.3%的惨淡命中率甚至不如对手的罚球准星。
中国队员罚球线上25投仅12中,48%的命中率连业余比赛水平都够不上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宫鲁鸣推行“万次投篮计划”时遭遇的尴尬高原集训的汗水,竟换不来一场热身赛的稳定输出。
双塔阴影下的外线漏洞,被日本队精准狙击
当张子宇坐镇篮下,日本球员确实难以突破禁飞区。但她们用另一种方式惩罚了中国队:高位挡拆后闪电般分球,三分线外冷箭频发。
杨舒予和王思雨拼尽全力追防,仍被对手用“小快灵”战术撕开缺口。赵爽在解说席一针见血:“双高阵容的移动速率,注定要付出外线代价。”
日本球员的每一次挡拆都像手术刀:利用中国大个球员换防迟缓,专门制造错位机会。后卫东藤奈奈子连续借掩护摆脱防守,三分球4投3中;
当韩旭被迫换防到外线,内线立刻出现空档,野口樱趁机空切得手。这些镜头被反复播放,暴露出中国女篮防守轮转的致命迟缓。
内线巨兽与“纸糊”侧翼的割裂
宫鲁鸣特别点出“突投结合防守不力”的顽疾。第三节日本队一次经典配合刺痛所有人:栗林未和假突真传,星杏璃接球虚晃点飞补防球员,横传给底角无人盯防的田中心。
这个三分球命中时,中国队员还在收缩内线的惯性中挣扎。侧翼保护形同虚设,3号位缺乏核心的短板彻底暴露。
双塔合砍36分的光环下,是外线球员的集体迷失。除杨舒予17分勉强支撑,潘臻琦三分球3投0中,贾赛琪2投0中,张茹甚至不敢出手。
日本队因此肆无忌惮地包夹张子宇当她在低位接球,常有三人合围扑来。这种战术博弈的失衡,让内线优势沦为孤岛。
球迷论坛炸锅:怀念李梦,更怀念郑薇时代?
“没有张子宇早崩盘了!”社交平台上这条高赞评论获得三千转发。有人翻出2023年亚洲杯决赛数据:当时全主力出战的中国队三分命中率37%,李梦一人贡献5记三分。而如今外线火力断层,让网友直呼“把李梦焊死在国家队”。
质疑指向联赛生态。网易体育专栏尖锐发问:“WCBA球队还在打慢节奏阵地战,日本联赛早把三分训练量化到每堂训练课!”
这种对比引发连锁反应:有球迷贴出日本高中联赛视频,少女球员在跑动中接球跳投的流畅度,竟比中国职业球员更胜一筹。
宫鲁鸣的8分自评:清醒比胜利珍贵
当记者要求给比赛打分,宫鲁鸣给出8分。他特意强调篮板优势,却用更长的篇幅剖析罚球和三分:“48%的罚球命中率,在国际赛场等于自杀。”
这种清醒源于血泪教训——2016年斯坦科维奇杯,他带队险胜阿根廷青年军后自嘲:“很高兴赢了一支二队。”九年后,几乎相同的剧本重演。
日本教练组在终场哨响时露出微笑。她们的核心桃仁花、归化球员斯蒂芬妮全数缺席,却用二队阵容验证了战术有效性。朝日新闻称:“中国的高度可以赢一场,日本的精度能赢一个系列赛。”
技术台数据屏仍闪烁着韩旭与张子宇的华丽统计。宫鲁鸣已开始布置下一场防守调整。合肥之战倒计时24小时,他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外线轮转策略。
当联赛培养不出能对抗“小快灵”的球员,当万次投篮计划撞上实战的铜墙铁壁。这场胜利留下的疑问,比记分牌上的数字沉重百倍。
九八策略-杨方线上配资股票-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-配资点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